最新目录

大白菜丰产栽培技术

来源:烧结球团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1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.毒江苏省扬州市蔬菜,力、公室我市城东公社渡江大队焦家生产队,自1973年以来,大白菜连续亩产超万斤,成为本地大白菜高产、稳产的典型。他们在栽培技术上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
.毒江苏省扬州市蔬菜,力、公室我市城东公社渡江大队焦家生产队,自1973年以来,大白菜连续亩产超万斤,成为本地大白菜高产、稳产的典型。他们在栽培技术上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:一、改变畦、沟形式改浅沟宽畦为深沟窄畦,畦宽2.8尺,沟宽1.2尺,沟深5—5.5寸,每畦播种两行,定苗行距2尺,株距1.8尺左右。做畦前要深耕晒垡。并做到畦平沟直,能灌能排。二、改变播种时间以前播种大白菜,对播期掌握不严,播种过早,出茁后遇到高温,病害严重;播种过迟,生长期不够,结球不充实。他们采用中熟品种“福山包头”和晚熟品种“城阳青”,“城阳青”播后需要100一儿。天才能采收。常年于8月20一23日之11I】,选择阴凉的天气进行播种。三、分次合理施肥以前种植大白菜一般施1次基肥、1次追肥,且施肥偏早,前紧后松,造成昏期结球脱力,叶球中空。后改为施足基肥,分次追肥,以满足大白菜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。底肥亩施腐熟的猪厩肥100一150担,开沟条施于栽植行内,并与沟土拌匀。生长期间,根据植株长势,进行3—5次追肥(一般3次),第一次定苗后施团棵肥,亩施碳酸氢铵约30斤;第二次在开始包心时施包心肥,亩施碳酸氢铵约60斤;第三次在包心中期,即采收前20天施实心肥,亩施碳酸氢铵约20斤。第三次肥对于贮藏过程中减少脱帮损耗有良好的效果。由于碳酸氢铵易于挥发,并宵灼伤恨叶的危险,所以每次追肥都以细土拌和,然后在离植株基部4—5寸处开穴施下。随即盖土平穴,施后沟灌,全生育期折合亩施氮60一75斤,磷20一30斤,钾60一90斤。四、实行沟灌渗透以前抗旱都用泼浇,易伤茎叶,且叶丛基部积水不干,引起病害,同时还会造成土壤板结。改沟灌后不仅克服了上述缺点,而且水分沿畦沟渗透均匀,植株生长整齐茁壮。灌水一般掌握在天早无雨、地面有细裂缝、下午植株略现萎蔫时灌水,且宜在傍晚或夜间进行,顺沟进水,平畦而止,及时放水,以防过多。五、及时防治病虫害要设专人负责病虫害的防治工作。前期着重治虫,后期着重防病。除采用栽培措施防治外,从出苗后的第四、五天开始喷药治虫。用90%敌百虫1,000倍液和40%乐果1,500倍液喷雾,每7天左右喷药1次,共喷4次,遇雨补喷,结合人工捕捉,彻底治虫。后期防病,自i0月3日一11月5日连继喷药,7天1次。用60%的代森铵1,000倍液喷雾两次,用呋喃西林5,000倍液喷雾两次,控制了软腐病和霜霉病的危害。除以上正常年景外,在气候条件特殊的年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。例如1975年从9月中下旬到IO月下旬连续阴雨,特别是10月份正值大白菜莲座和站帮时期,全月阴雨天数高达21天,造成了软腐病流行。从9月中旬雨水开始偏多以后,他们就及时研究了预防对策:一是加深墒沟、腰沟和围沟的深度,从常年的5、6、8寸各加深2寸;二是提前lO天开始喷药防病,每隔5—7天用800—l,000倍代森铵和200ppm的农用链霉素交替喷雾,特别是对菜帮基部及其周围畦面要喷布周到;三是在雨停后1—2天内,抓紧进行中耕松土,促进发根。从而使软腐病的发病率控制在5%以下,保证了高产稳产。1976年早秋高温干旱,8月中下旬降水31.4毫米,不到常年的一半,而旬平均气温达到27.4。C,白天经常持续在35。C以上。如按常年做法于8月20日左右播种,必然造成出茁不齐,或幼苗感病毒。他们根据气象预报和老农的经验,决定将播期推迟10天,并将播种方法改为先浇透水,后播种,上盏细土,既利于保墒,又可防止板结,保汪了迅速齐苗。为了不使大白菜因推迟播期而影响到发棵、结球,并充分利用当年秋季晴天多、阳光足的有利条件,他们决定管理提前、追肥加密,共追肥5次。即苗肥,植株“拉十字”时,每亩施碳酸氢铵约25斤;莲座肥,每亩施碳酸氢铵约35斤;站筒肥,每亩施碳酸氢铵约35斤;包心肥,每亩施碳酸氢铵约50斤;实心肥(又称贮藏肥),每亩施碳酸氢铵约15斤。每次追肥后,及时灌水,防止肥料烧根。除此外,为防止干早引起裂土断根,也要注意及时灌水,同时对少数弱株进行捉“黄塘”(施偏肥),促进植株平衡生长。这样,在当年11月15日寒流提前到来的情况下,结球已基本紧实,仍然获得亩产超万斤的收成。1979年9月份,大白菜苗期雨水过多,降水量达172.5毫米,比常年高出1倍,而10月份大白菜+本文由朱兆锦同志执笔,赵有为同志斧正。一19—

文章来源:《烧结球团》 网址: http://www.sjqtzz.cn/qikandaodu/2021/0510/490.html



上一篇:速生蔬菜叶用莴苣
下一篇:浅谈烧结金属多孔材料发展的新趋势

烧结球团投稿 | 烧结球团编辑部| 烧结球团版面费 | 烧结球团论文发表 | 烧结球团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烧结球团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